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王藍茵,失敗之作,不敗之我 (2014/11)

只要是70後,大概都見證了中文音樂的跌宕起伏。從卡帶過渡到CD的時代,接著的翻版橫行、非法下載、單曲EP、一路走到今天的網路付費音樂, 我想,目前還堅持購買中文專輯的人都快被看成恐龍了吧?

說來唏噓,曾經風光無限的創作人,時至今日也必須身兼多職才能維持生計。無論是偶像歌手、實力歌手或創作歌手,大家都面對同樣艱難的市場,音樂賺不了錢,是中文歌手的夢魘。 然而,越是艱難的時刻,創作總是越能發光。本地創作歌手王藍茵的《失敗之作》,從概念到歌曲,從文字到專輯設計都是一時之選。 

憑歌曲『惡作劇』出道的藍茵,寫過許多耳熟能詳的歌曲,如『如果的事』、『乘風』和『小愛情』等。《失敗之作》是藍茵的首張概念性創作專輯,它象徵著一種思想創作,勸喻人們應該從失敗的鏡子裡正視自己。配合這概念,某些負面的歌詞也特意用上“鏡子效果”(mirror effect)。

專輯裡的8首作品,一氣呵成,風格自成一家。藍茵的音樂從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抑或征服世界的野心,卻有一種舒服的鄰家感覺,猶如知心好友在耳邊溫柔細語。

專輯的包裝也非常用心,每個小細節都一絲不苟。菲林拍攝、活版印刷(Letterpress)和手寫字, 這些因時代推移而逐漸被遺忘的美好,都在專輯裡與我們重新相遇。當時間讓一切都產生變化後,藍茵堅持用創作去捍衛一個時代。人生裡所有的困難似乎都只為了成就一個對的自己,所以,就算日子被失敗刻痕,她也願意在粗糙的時光裡,緩緩前行。

在高速的世界,創作人用低調的步伐,忠誠地扮演時代的記錄者,不徐不疾地說著時代的故事。尤其,在成功被無限放大的信仰面前,《失敗之作》鏗鏘反問,“誰說人一定要成功的呢?”一語道破,某些已被扭曲的價值觀。

其實,除了王藍茵,臥薪嘗膽多年的電台DJ雲鎂鑫也發片了。她在專輯『喜馬拉雅』正式推出時,感慨萬千地說,『我是歌手』。話語雖輕,意義卻很大。 原來,音樂才是她一直嚮往的歸屬,歌手才是她期盼等待的身分。明知音樂的道路比任何行業還要難走,她卻有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讓人動容。

如果這時代的唱片註定都是失敗之作,那志向堅定的音樂人就如笑傲江湖裡的傳奇, 用她們的音樂來回哼唱,“日出東方,唯我不敗”。這時代可以沒有唱片,卻不能沒有音樂,所以,我們又怎可以讓這些美好的音符戛然而止呢?(完)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