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这一夜,属于李佳薇。(01.02.11)

光明日报:从李佳薇看音乐人才外流(全文)




二零一一年一月三十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国李佳薇凭着稳扎的唱功,一举夺下超级星光大道七班的冠军,除了签得一纸唱片合约,佳薇更得到国外音乐工作者的一致赞赏,相信以后一定星途灿烂。

其实本身已经很久没看超级星光大道了,直到最近在报道上知道大马有好几位参赛者同时进入星光七班的最后二十强,才重燃对星光班的兴趣。而表现耀眼的佳薇,在强手如林的星光班里,一路过关斩将,和陈柯冰携手共闯总决赛,让人激赞不已。最后, 佳薇也不负众望夺冠而归,为本身画下完美的句点。(陈柯冰最终得到第六名,也很不错)



在开心的背后,让人纳闷的是,为何有实力的音乐人都必须远渡重洋到国外才能一展所长,难道外国的月亮真的特别圆?

前几年,无论是国内或国外,选秀节目的收视率都势如破竹,居高不下,一直到这一两年才略见疲态。平心而论,从本地选秀出来的歌手或艺人,除了张栋梁,成功的个案寥寥可数,尤其在选秀节目泛滥成灾的今天,一些由本地收费电视台选出来的歌手,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者甚至还未让人留下印象就已经消失不见,而更多的是被逼转向主持或演戏的跑道,舍本逐末。

有时回头想想,当年李佳薇在Astro败下阵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本地缺乏厚实的市场及宣传z l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众所周知,马来西亚从来不缺歌唱人才,如当年的曹格,虽然在本地的选秀比赛落败,但他的音乐才华在台湾得到赏识,接而崛起成为金曲歌王。

接下来的龚柯允符瓊音,到今天的李佳薇,不都分别在超级巨声,超级偶像及超级星光大道里一鸣惊人,一战成名吗?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必须在出走马来西亚后,才发光发热呢?


图:龚柯允在香港的超级巨声一战成名

图:符瓊音勇夺超级偶像亚军,被多位音乐人所喜爱

曾听搞创作的朋友说过,要在马来西亚全心全意地搞创作,尤其是艺术创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理想现实难兼顾,鱼与熊掌难兼得。

远的不提,只要大家有留意报章上关于黄明志及阿牛搞电影创作的报道,就知道我国政府并没有给予华语创作人太多的援助。没有肥沃的土地,幼苗要如何茁壮成长?

再者,国人也严重缺乏知识产权的意识。虽然盗版和网上非法下载是全球性的问题,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尊重知识产权,和鼓励人民支持正版,相比之下,我国的努力相形见绌。

而且,在马来西亚购买正版的人会被身边的人取笑,甚至被视为绝种的恐龙,久而久之,这导致国内的音乐创作市场无法正面成长,直接影响音乐工作者的收入,所以,新一代创而忧则唱的音乐人包括曹格,林宇中,易桀齐和陈威全等都选择出走,一方面能有更大的发展舞台,另外一方面也为了养家糊口。

经过了这些年,在国外闯荡多年的第一代大马帮,包括光良品冠,梁静茹,戴佩妮,阿牛,张栋梁等人,早已不“专属” 于马来西亚了,由此可见,马来西亚的音乐人才外流现象有多严重。

而对于本地的音乐工作者来说,外国的月亮并没有特别圆,是我国的天空总是乌云密布,久久不见月亮。


3 則留言:

cwser 提到...

呵呵,第一代大馬幫是巫啟賢、柯以敏...?

我羅嗦一下哦。

在外國,主要是台灣,宣傳比較多元吧。除了簽唱,還可以上綜藝節目亮相打歌,偶爾歌曲變成偶像劇片頭片尾曲...甚至演起演偶像劇來。
這樣一來所產生的渲染力和共鳴,是比光呆在條件不足的本地默默耕耘強大很多的,事實就是這樣。

不知何時開始,我已經不覺得好歌手"外流"了,反而希望他們不管地域盡情發光發熱。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哦。

Kenzo 提到...

谈谈符琼音好了,在台湾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说无人不知粉红坦克就是她,但是怎么回来马来西亚,还是无法建立她的地位。
甚至于没人认得她,很多人还停留在胖妹的画面。

就连商家都问 "她是谁“。台湾人知道大马人不认识自己的歌手,很好笑吧。。。加上杂志为符琼音杂志拍摄,谈场地,商家一句不红,收费5000。

歌手外流,不仅仅需要本地娱乐界的支持,听众,观众,商家,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支持角色。

不支持本地艺人,当艺人成功那一天,如果感谢台湾,他们就说艺人忘恩。但没问过自己什么时候有为本地艺人做过多少事情去支持。

cwser 提到...

Kenzo說得有道理。現實環境如此,藝人成功除了努力,還要有點運氣。

我們祝福他們在藝術的路上堅持走下去,讓“走寶”的商家以後有錢都未必book到檔期!

然後我覺得...在台灣成功已經很不簡單了。
在台灣成功了感謝台灣,是應該的,是有禮貌的好小孩!本地人自己覺得“走寶”才會說忘恩吧。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